7月16日,国内多地遭遇极端闷热天气,重庆、武汉、南京等10个城市体感温度突破45℃,网友直呼“空气里都能拧出水”。气象学家指出,当气温≥35℃且相对湿度≥60%时,人体汗液蒸发受阻,易引发中暑,户外工作者与体弱人群需特别注意。
“焖蒸”十城排行榜
根据天气网数据,7月16日体感温度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别为:重庆(48.2℃)、武汉(47.5℃)、南京(46.8℃)、杭州(46.3℃)、长沙(45.9℃)、南昌(45.7℃)、合肥(45.4℃)、福州(45.1℃)、广州(44.8℃)、西安(44.5℃)。这些城市普遍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,受副热带高压控制,形成“高温+高湿”的典型“桑拿天”。
行业应对:外卖平台延长配送时段
为保障骑手安全,美团、饿了么等平台在上述城市启动“高温保护机制”:午间11:00-14:00订单配送时长自动延长10分钟,并每单补贴2元防暑津贴。同时,平台联合社区设立2000余个“骑手驿站”,提供冰镇酸梅汤、藿香正气水等物资。
建筑工地“错峰施工”
在武汉光谷某在建楼盘,施工单位将户外作业时间调整为5:00-10:00与16:00-20:00,并为工人配备冰袖、降温背心等装备。项目经理表示:“混凝土浇筑需连续作业,我们通过增加夜间班次减少高温时段。”
专家提醒:警惕“隐性中暑”
国内急诊科主任指出,闷热环境下中暑症状可能延迟显现,部分患者回家后出现头晕、恶心等症状,实为白天高温累积所致。他建议公众每工作1小时到阴凉处休息10分钟,并随身携带电解质水补充盐分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