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的定价悬念终于浮现。据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最新产业调查,这款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量产的设备,起售价或锁定1800美元(约合1.3万元),较此前市场预估的2000-2500美元区间下探10%-25%。这一价格策略既反映了折叠屏技术的高成本特性,也彰显了苹果对超高端市场的精准把控。
成本端,瑞银报告显示,iPhone Fold的物料成本(BOM)约为759美元,虽较三星Galaxy Z Fold SE低4%,但复杂铰链、无折痕屏幕等创新设计仍推高制造成本。供应链方面,苹果采用三星显示(SDC)的无折痕方案,其关键部件显示器金属板由韩国供应商Fine M-Tec独家供应,单价30-35美元,初期订单量达1300万-1500万片,占供应比重超80%。
市场层面,苹果选择将首款折叠屏定位为“技术标杆”而非“走量机型”,初期产量限制在1000万-1500万台,通过高定价覆盖研发与良率成本,同时避免冲击现有iPhone产品线。若以1800美元起售,该机型将直接对标三星Galaxy Z Fold系列与华为Mate X系列,但凭借iOS生态与品牌溢价,或吸引追求极致体验的科技极客与商务人群。这场超高端市场的博弈,正随着苹果的入局进入新阶段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